江西省新能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您好,今天是,欢迎光临!

内容搜索



    

江西省新化学能源重点实验室以南昌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和化学系为依托单位,于2011年10月得到江西省科技厅批准……
>>详细


仅限本所教师、学生浏览
任何人皆可浏览
仅限本所教师、学生浏览
仅限本所教师浏览

您当前位置:南昌大学高分子及能源化学研究院 >> 通知公告 >> 浏览文章

2018年4月9日宛新华、顾忠伟、蒋锡群教授学术报告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添加日期:2018-03-31

201849日宛新华、顾忠伟、蒋锡群教授学术报告

报 告 人:宛新华教授

报告题目:螺旋链聚苯乙炔:构象调控、手性放大和圆偏振荧光

报告时间:201849日(周一)上午900-1200

报告地点:化学学院多功能厅(理生楼A302室)

报告人简介

宛新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1月生。19857月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16月于中国纺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19月-19938月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后,19938月任北京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978月任北京大学化学院教授,19984月任博士生导师。1995.71996.9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2001.52001.82004.3-2005.1美国阿科隆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及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高级访问学者;2013.1-2013.2日本北海道大学催化研究中心访问教授。199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2),199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获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奖励计划基金暨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2010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7年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创新奖(邀请报告荣誉奖)。研究兴趣及领域包括:高分子合成与先进材料。发表SCI收录论文近200篇,撰写6本英文书的章节。现为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高分子学报副主编,ChiralityChin. J. Polym. Sci.Science China Chemistry、中国科学化学、功能高分子学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编委。

报告摘要:

cis结构聚苯乙炔具有分别由共轭主链和侧基定义的同轴双螺旋结构,主链可以采取紧密的cis-cisoid和伸展的cis-transoid两种螺旋构象。内、外螺旋的扭曲可以同向也可以反向,手性二级结构十分丰富。由于主链内旋转位垒较低,聚苯乙炔螺旋链属于动态螺旋链,具有刺激响应性。控制旋向和主链螺旋骨架的伸展程度可以得到不同结构和性能的聚合物,是研究螺旋聚合物手性功能材料的理想模型体系,引起人们持续而广泛的兴趣。但是,碍于相邻侧基的空间位阻,cis-cisoid螺旋聚苯乙炔不易获得,大大降低了分子设计自由度,限制了其潜在性能的充分发挥。过去几年中,我们围绕聚苯乙炔cis-cisoid螺旋构象的构建和调控、驱动力本质、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等问题,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聚(3,5-二取代苯乙炔)形成cis-cisoid螺旋链的结构要求、构象调控和手性放大规律,首次实现单取代聚乙炔的圆偏振发光,建立了一种限制分子内运动发光分子设计的新策略。

报 告 人顾忠伟教授

报告题目树状多肽分子工程与仿生纳米平台

报告时间201849日(周一)上午900-1200

报告地点:化学学院多功能厅(理生楼A302室)

报告人简介

顾忠伟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纳米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特聘客座研究员。国家973计划生物材料领域首席科学家(1999-20042005-20102011-2015),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Fellow2005年被引进四川大学,任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5-2015),国家生物医用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2009-)。2017年被引进南京工业大学,任南京工业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分会理事长等。长期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功能纳米生物材料与有序组装、基因/药物纳米递送系统等,从可控合成、结构调控、新功能与多功能构筑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82015)。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

报 告 人:蒋锡群教授

报告题目:高分子影像材料与肿瘤成像

报告时间201849日(周一)上午900-1200

报告地点:化学学院多功能厅(理生楼A302室)

报告人简介

蒋锡群,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1983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材料专业,1986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95年以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身份赴日本九州大学学习,并于1998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1999-2000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现为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2012年教育部“高分子功能构造与结构调控”创新团队的负责人。2013年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创新论文奖。其研究方向为:高分子自组装、高分子药物传输系统、高分子影像与诊断材料,高分子纳米簿膜和高分子表面等。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 Angew. Chem. Int. Ed., Advanced Material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获美国专利授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

报告摘要:

实体肿瘤大都具有特异性的乏氧微环境,且乏氧程度与肿瘤的恶化程度及对化疗和放疗的耐药直接相关。因此,对肿瘤乏氧进行高灵敏及专一性的光学成像对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然而,目前可满足肿瘤乏氧微环境成像要求的光学探针还非常缺乏。因此,研究出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乏氧光学探针是十分期望和必要的。 在本报告中,我们通过设计新型铱配合物发光基团以及对其进行大分子化和纳米化,合成了新的用于肿瘤乏氧成像的大分子光学探针和纳米光学探针,提出了一种两步放大肿瘤微环境信号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创制的探针能够对肿瘤微环境中的二个生物学事件进行连续响应,有效地降低了非特异性背景信号,显著提高了肿瘤检测的信噪比和灵敏度,研究发现这些探针具有近红外发射,对氧高度敏感,对活体组织穿透性强和生物相容等特点。临床前研究表明这些探针不但可对肿瘤乏氧进行高度敏感和专一性的光学成像,而且还实现了对肿瘤的早期检测以及癌症转移的检测。


相关链接

关于南昌大学高分子及能源化学研究院 | 关于江西省新能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管理员邮箱 | 管理登录
©CopyRight,南昌大学高分子及能源化学研究院,江西省新能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 南昌大学理生楼B栋6楼 ,330031
交流合作 咨询电话:86-791- 83969562 邮箱:nuip@ncu.edu.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